椒盐豆豉

(Only) Good on paper 的极简 - Peak Design Travel Backpack 30L 恶评

October 8, 2023
喜欢就买
Backpack | 消费主义陷阱 | review
本文总计 3.57k 字, 阅读约需要 8 分钟

前不久才在我的 Aer 全家桶安利里提到用 Aer Travel Pack 2(后简称 TP2)非常顺手但机缘巧合出给朋友之后想尝鲜换个小一点的旅行包 + packing cube,到目的地之后 cube 放酒店背大包出门的玩法。调查再三之后,选择了大小最合适(27L expandable to 30L)的 Peak Design Travel Backpack 30L (后简称 PD30)+ Medium Packing Cube 的组合。

没想到用了不到一个月,这包就想退了。

不过确实也是计划着好在一个月的退货期内涵盖一次长途旅行来试用。也幸亏试了,这两天在黄石玩是这个包的绝佳 use case,一下就暴露出了这包(对我而言)的大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买包之前我也已经知道,但因为大小实在太合适,想买来先试试看看能不能利大于弊。没想到用了两天就发现,弊对我来说太多无法忽视,还是退了吧。接下来打算试试 Able Carry Max。

趁我还在黄石旅途中印象还新鲜,来快速评价一下对我而言这个包的利弊成败。(就是吐槽多到深夜钻被子里打字都不能等到明天在机场写那种)

The Good #

27L - 33L, 1.44kg (3.17lbs) 完美的 one bag 大小 #

当初买这个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大小。非伸展状态 27L 能当一个比较大的 EDC 而看起来不会太游客。外加它比较收角有弧度的顶端使得整个包身显得更灵巧。当成 personal item (不是 carry on)放在飞机脚下前面座椅下完全可以。本 Aer 党当初没有直接无脑 Aer Travel Pack 3 也是因为 3 比 2 增加了容量(33L - 35L)变得更大更重塞脚下比较勉强,用 TP2 的时候有两次只能带 personal item 的廉价航司都卡过我两次费了一番口舌才上去,绝大多数时候我也用不到那么大的容量。外加全家桶安利里提到过的 go pack 2 背电脑不舒服,就想说这次不带 day pack 真正的 one bag,于是 PD30 的大小和重量就非常合适。

下图作为参考,我身高 165,背 TP2 大家说像课业过重小学生,背 PD30 就感觉正常多了。

Exteral Lash Points #

30L 左右的大小冬季外套要塞进去还是比较困难的,之前我 33L 的 Aer TP2 冬天外套 + 两周的衣服塞进去都非常勉强,所以一般都是用压缩带绑在侧面,机场穿脱也方便。但 TP2 有一个大缺点是压缩带是横跨包主区的拉链的,也就是说压缩/绑东西的时候主区只能开顶端而非平时的旅行箱式 clam shell open,取东西非常不方便(TP3 改掉了这个大毛病,也是主要的升级理由之一)。PD30 随包送了两条可以挂在包上的带子,而且因为是主打面向摄影师,包体上有很多可以挂这些带子的地方,挂外套就较为方便了。

外加它的 lash points 较多,带子也可以自己挪位置,用起来就比较灵活。比如途中我是把两条带子交叉成 X 形在包面上挂衣服,比起侧面重量分布更平均,也方便整理包放地上的时候衣服不落地。

一个小缺点是,它的带子的钩子拆卸重装不是特别方便,跟胸带用的是类似的钩子设计。

两个水杯槽 #

很多旅行包都只有一边有水杯口,被迫用一个方向,不一定顺手。PD30 有两个对称的水杯槽,水杯之外另一个我用来放人字拖或雨伞。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两个水杯槽是比较扁和矮的,包长满了之后塞我买了之后出门串门不离手的 25oz Owala 水杯都有点紧,更大的水杯估计是没戏了。

The Meh #

没想到加分项就到此为止了。一些本来以为会好用,结果并不的功能:

  • 可以收纳肩带 - 因为从来不搭配行李箱,外加收纳起来需要一定时间放行李架临时整来不及,所以我完全用不到。反而因此它的背垫就没别的包那么舒适透气。
  • 顶部两用把手 - 有一定角度,既可以提也可以当行李箱 pass through 听上去很不错。实际使用发现因为这个角度和较薄、硬的材料,提起来相对不舒服,不用行李箱的我也没用到这个功能。
  • 两侧和底部的把手 - 材质不舒服,完全没用到。
  • 外部的磁吸包,完全不理解这玩意儿为啥要下开口,怕丢和小件的东西完全放不了,偶尔塞件薄外套还行,按说可以放外面捆东西的带子可以收进去,但因为那个带子也蛮难拆卸的我平时就一直绑在包外面,也完全用不到。

底部的磁吸空间 底部的磁吸空间

The Bad #

我写这篇文的原因,这些缺点太明显了导致我觉得跟 TP2 相比是严重的退步和不便,因此立刻决定退掉。

过少的外部便捷口袋 #

本来想说我已经非常 minimal 了,两周的行李用 33L 的旅行背包,USBC 全家桶只有一根充电线和一个 Anker 便携充电头,加上一般有专用空间的电脑平板 AirPods,杂物并不算多。以前用 TP2 的时候从未觉得杂物包不够用过,大概是用了 PD30 这个极简口袋才知道,由奢入俭难,Aer 好用著称的 tech compartment 这时候才显得额外可贵。

PD30 包外部只有一个 iPad mini 大小的便捷口袋,承担了之前用 TP2 时的:

  • 顶部 quick access: 过 TSA 放钱包 + 护照 + 手机 + AirPods
  • 前上 tech admin compartment:充电头 + 充电线 + iPad mini + 内部有拉链和钥匙扣的钥匙串袋
  • 前下扁平空间:旅途中随便塞的一次性餐具、餐巾纸、口罩、垃圾袋等

TP2 这里面最小的部分都跟 PD30 一样大了,总容积至少 PD30 的 4、5 倍,外加整理空间也更充裕。PD30 全堆一起,除了空间和整理不便导致使用速度变慢之外,更重要的是拿不重要的东西(比如纸巾)把重要的东西(比如钱包、钥匙、护照、耳机)带出来丢失的风险大了很多,每次使用提心吊胆。加上下面提到的背面开口,这些问题雪上加霜:

背面开口,包面朝地 #

绝大多数旅行包,比如 Aer TP 系列,我想买的 Able Carry Max 等,储物空间是跟包的背板部连接的,包打开的时候背带和电脑区朝桌面,quick access 区和包面像贝壳一样向上翻开。而 PD30 则是包面和 quick access区朝地面,带电脑的背板区向上翻开。这是我购买前最大的不满,用了之后发现……真的超级难用,如果说是为了压缩设计和面向摄影师的话,完全得不偿失。

首先,这导致它唯一的 quick access 包和那个没用的磁吸外部包在包打开的时候是……朝地面的。这导致包敞开的时候从 quick access 区拿东西摸黑,且随时有可能掉东西出来。前面提到因为只有这一个 quick access, 这里面极有可能放的是非常重要的钱包、证件、钥匙等物品。它甚至连个钥匙扣都没有,用久了或者在外面急匆匆的不丢东西也提心吊胆。

右边那个小开口就是本包唯一的 quick access pocket 在到了酒店打开拿东西时候的状态 右边那个小开口就是本包唯一的 quick access pocket 在到了酒店打开拿东西时候的状态

其次,电脑区要翻开,导致你每次开包的时候都要掀开整个电脑的重量,而且也得轻拿轻放。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设计师能想出来的脑残设定……而这个部分本身设计也非常有病:

电脑与主区在一起,且整个作为包的翻盖 #

也就是说要拿电脑,必须打开主区拉链。电脑和平板只是用一个垫层跟主区隔开的。TP2 和很多其它流行旅行包都是完全分开的区域。用 packing cube 还好说,要是像我以前一样所有东西直接塞主区,或者是旅行途中买到点零散小东西塞进去,good luck with 过安检拿电脑的时候不把小东西撒出来。

电脑区顶部唯一的防护措施是尼龙搭扣。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材质,本来打开就声响大,用久了还会不粘。但在别的包上问题不大,因为都是分开的区,我可以压根不粘这个搭扣把搭扣塞进包里。但 PD30 因为电脑在掀盖区,不粘上搭扣的话因为重量盖很容易从桌面、沙发等放包的平面滑落,然后电脑就摔出去了。iPad 隔层也是一样的搭扣。

设计师到底有没有测试过真的使用这个包作为旅行包啊???这是什么为了极简(减少一条拉链和隔断)而极简导致 usability 全无的设计啊?

难用至极的电脑区,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放着电脑有重量的时候这个区域的难用程度 难用至极的电脑区,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放着电脑有重量的时候这个区域的难用程度

内部分区在主区下面,不把东西都拿出来无法使用 #

无语,纯粹的无语。另一个包面朝地设计的脑残之处。本来我 pack light 买之前觉得这个设计脑残但是反正自己不用就好了,但由于它外部 quick access 区太少,导致还是放了一些东西进去(钥匙、旅途中买的纪念品等)。虽然不是旅途中需要拿出来的东西,但是想象一下回家前还得把主区打开翻钥匙就愈发觉得这个设计无比脑残。TP2 等其它很多正常旅行包的内部分区一般都在包盖上。

肩带舒适性一般 #

也是够买之前就知道的问题。也没有太过难受,但比起 TP2 之类的同类顶尖水平还是明显感觉到了降级。

胸带卡扣难用 #

一个莫名其妙的钩子设计。像其它包一样好好弄个卡扣或者磁吸的不好吗?

肩带调节长度的部分没有收纳带 #

我想不明白连外边捆东西那两个带子和胸带这么短的带子都有 dangle stoper 为啥最长的肩带下面没有?一个不占空间和重量的尼龙圈能解决的问题,一个以极简为卖点的包,肩带没有 dangle stopper???再次让人怀疑设计师你真的用过自己设计的包吗。

总结 #

写这篇文之前我以为会是一篇中立“只是不适合我”的测评,没想到越写火气越上头,完全成了一边倒的恶评。我入坑 one bag travel 以来这应该是我买过各种价位和大小里最难用的一款。短短的一个第一次试用的五天旅途里,第二天我已经在盘算退这个包了。摄影师 oriented 并不能成为借口——把“travel”放在包的名字里,就应该有点旅行包最基础的实用性。

从太多地方来看,这包都是一个为了把 Peak Design 大的 45L travel pack(其实是 35L - 40L - 45L)强行极简所生拉硬造没有经过实际测试的半成品。它甚至不能说是为了压缩容量做的妥协——太多 30L 甚至更小的 EDC pack 作为旅行包都比它实用(比如我在Aer 全家桶里提到的 24L City Pack Pro)。

简而言之,除非你并非旅行用而是只想拿它配合 camera cube 做一个相机包,否则我不推荐任何以旅行包甚至大一点的 EDC 为目的的人购入此包。

(Peak Design 的 Medium Packing Cube 倒是很好用,合起来感觉能把我已经较小的行李压缩得更更小了,30L 两周不是梦,打算留着配其它包用了)

相关阅读


<< 前 | 9 月 spark joy 玩... 随便逛逛 黄石和大提顿秋游 | 后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 等,欢迎: 订阅 Patreon 参与博客选题和定制服务 在 Kofi 上给我买杯奶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