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豆豉

Able Carry Max 初体验 - streamline 为先,但有过脑子的实用性

November 9, 2023
喜欢就买
Many Bagger | 消费主义陷阱 | review | digital nomad
本文总计 2.69k 字, 阅读约需要 6 分钟

上个月刚刚爆喷 并且光速退货了 Peak Design Travel Backpack 30L,因为还是想买个 one bag travel 的包,一番 research 之后光速购入了 Able Carry Max。

本来对 30L 的大小还有些疑虑因为觉得超过一周的旅行可能有点挤,但想说反正现在开始用 packing cube 省了不少空间,市面上现在能买到的又暂时没有太满意的包(一直很喜欢的 Aer Travel Pack 的 3 代改大到 35L 了觉得有点大,在等的 Wandrd Transit Travel Backpack 虽然功能喜欢,但一是 35L 略大二是光面材质没有很喜欢三是还要预购到明年,might as well give it a try,然后市面上现在看起来最符合我需求口碑也很好的就是 Able Carry Max 了。

这次出差本来只有两天而且是去 hoodie 就够用的温暖 SF,用 24L 的 Aer City Pack Pro 应该绰绰有余,但迫不及待想买包的我还是借口试包提前买了包出差背上了。虽然只有短短的 work trip 但应该是我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 one bag travel(落地之后把 packing cube 放酒店然后背 travel bag 当 day bag 用),也集齐了所有要素(坐飞机、拿去公司,背着 local 行走等),大概可以写篇比较全面的实地体验 first impression 了。两天旅途很短,简短的 first impression 就用跟之前测评不大一样的问答形式来写好了。

30L one bag travel 够用吗? #

包买多了之后,挑包的决定性因素变成了大小。像前面说的一样,因为没用过 30L 的包长途旅行,所以会担心有点小。当然这次也就两天的秋装出行,也远测不出极限。平时两天就拿两件 t-shirt 的我这回为了测包特地装了 4 件 t-shirt,多拿了一件外套。当然还是容量绰绰有余,除了 packing cube 也没装很满之外,包内也有一大块空余空间估计再挤个小 packing cube 进去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之前只买了 medium,现在甚至有点考虑下次长途出行前要不要再买个 small),目测我的出行东西少的程度装一周的行李或者夏天两周应该问题不大。

streamline 为先,但有动过脑没有放弃实用 #

整个包用下来最大的印象就是,Able Carry Max 排在首位的设计原则应该是"streamline”。说紧凑显得太局促,但它确实很擅长把一个大包做出小包的收敛的感觉:

  • 整个包非常贴身,与之前背了很久的 Aer Travel Pack 2 比,理论上容量只小了 3L,但背着的体感确实像 day bag 多过 travel bag,在紧凑的飞机过道走不会有 Aer 那种感觉自己随时要撞到人的感觉。一方面来源于包的形状(Max 更“圆”,Aer 则更方),另一方面 Max 的设计确实更紧凑贴身,八肩带拉紧之后感觉像个乌龟壳一样牢牢扣在背上,跟身体感觉比较一体,背着上蹿下跳也不会有晃动的感觉,甚至有一点点在背 hiking 包的感觉
  • 非常注重 quick access,即背着从各种外部空间取东西的时候一般是把包像 day bag 一样单手挎甩到胸前,而不是像 travel bag 一样因为大和重所以多是卸下包取用。它前面那个斜着的 quick access 大区和水杯区都是这个思路。
    • 前面斜开口的 quick access pocket,虽然表面积挺大,但非常贴包身,放东西更多是"滑”进去。里面的弹性小分格也紧紧贴着包身。
    • 标志性的隐藏水杯口也是同样的设计理念,塞进去拉上拉链之后就看不出有外部水杯空间,这次我也没把包装太满所以也没有感受到内部空间被牺牲和水杯难以拿进拿出等问题。
    • 包身另一侧很多测评博主不知道能拿来装什么的长形空间,给我放人字拖刚好,但因为非常紧贴包身,人字拖塞进出的时候也要稍微拧巴一下,确实只适合比较长/扁的物品。对我来说刚好,但对不带人字拖出行的朋友可能有点无所适从。
  • 用来分担重量的胸前的卡扣,不用的时候肩带上是有区域能完全把它们卡进去的
  • 所有的可调节长度的带子(肩带和胸前卡扣)都是有把过长的部分收起来的皮筋的,弹性和刚性也适中

跟前面喷过的 peak design travel backpack 30L 为了极简而极简放弃了实用性做了各种脑残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了,因为包本身的大小所限,背在身上还是有一定的是个大包的感觉的,不可能完全像个小包一样(想买的蓝色本地没货了忍痛买了绿色)。不过比起 Aer Travel Pack 2 我背上像课业过重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显得小巧了很多。

一些其它喜欢的点 #

  • 胸前卡扣的磁吸扣非常好用,一搭就扣上,一按就开,也没有误触过,也没有怕夹手的感觉,体感比 Aer City Pack Pro (我猜 Aer Travel Pack 3 应该也是同一款)上的磁吸扣好用
  • 包自带的钥匙扣可以拆卸,全包有很多能挂的地方,不必强制使用原配的钥匙扣位置,这样就既能 cover travel bag 用途(钥匙离家之后就放包内部不再拿出),也能当作 day bag(每天回家要用钥匙需要 quick access)
  • 电脑区顶部那个带拉链的小 tech 区非常好用,有两个弹性小兜一个装 air pods 一个装我心爱哪都带的 anker 旅行充电器刚好,外面大空间放充电线。这样所有的 tech 物品都集中在一个区,又因为有小拉链而不容易丢,到目的地直接打开 tech compartment 就是一个迷你工作间,非常舒爽。
  • 笔记本区旁边的平板区开口不是到包底部的而是差不多包 1/2 的区域,这样放平板、kindle 什么的顶部拉链打开拿非常方便,不用手伸到底瞎摸。
  • 除了顶部把手外,背板上有个小圈,这样挂厕所门挂钩的时候不用蹩到顶部把手,包能很顺滑地挂在墙上。体积很小也不碍事
  • 背板拉链下面还有个扁平的隐藏空间,放护照、证件等非常合适,不大可能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被人打开。
  • 之前网上口碑是盛赞了这个肩带和背板的舒适性,但我觉得肩带有点向里夹的趋势,没有 Aer 舒服(但比 aer 更贴身倒是真的)。不过整体而言还是舒服的,比之前喷过的 peak design 还是强了不少的。
  • 主空间掀盖上的两个小储物区也很实用,而且是正常的超上开口(掀开一个薄层,电脑和储物区在地面不动),而不是 peak design 那种朝下开口(包面和住储物区朝地,掀开装着电脑的背板)的反人类设计(当然 to be fair 所有的正常旅行包应该都是这样只有 peak design 是另辟蹊径地反人类

一些微小的遗憾 #

  • 没有直接顶部开口的外部口袋。侧面 quick access 在平时把包立在地上,或是放在飞机前面座椅下面的时候,就没那么好用。虽然拉开主区和电脑区都有两个触手可及的内部袋子,但毕竟跟其它大区相连以及多一个拉链,总感觉没有像 Aer 祖传的那种顶部 quick access 区一样安心和顺手。
  • 水杯区和前面斜着那个 quick access 在包的两端。斜着那个是挂在右手从右边甩过来,我比较顺手。水杯则是不顺手的从左边甩过来。如果又要拿东西又要喝水的话还得甩两次,不知道为何如此设计。
  • 背板里有完全硬的支撑,虽然背着的时候舒服,但放地上的时候会比包身长一些,这就导致如果包没有装特别满的话还是有向前倒的趋势的
  • 主区不是完全的贝壳开口开到底,因此底部有个小区域要往进塞一塞,应该也没空间塞比包宽一点高一点的东西(比如装很满的 packing cube)。但问题不大,我一般把洗漱包塞底部就卡得刚好,而且洗漱包也刚好是在外面不会掏出来的东西。
  • 是香港公司,所以美国的存货和邮寄不像 Aer 和 Peak Design 一样省事,需要单出运费,退货也较为麻烦。我之前想要的蓝色还没了,被迫买了绿色。

总之 #

算是跟 aer 不同体验的,比较实用、满意、过脑的旅行包,今天回家就已经把它的箱子切了不用退了(反例是 peak design 试用了一次旅行立刻退了),应该会再背一段时间,直到市面上再出现我特别心动更契合的旅行包。

相关阅读


<< 前 | Skip the small... 随便逛逛 手机摄影小白简易入门 | 后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