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不少好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爱好偏社科类,适合成人的和传统意义上”面向青少年“的我都会读。
有不少书我是去年一下转运过来的中文实体书或者平时看的中文电子版,为了喜欢英文版或者转运不方便还没有电子版的安利方便,每本放上了 Amazon 链接。此外所有安利(不限于书)还是会在安利剁手数据库中持续更新,可以订阅那个的 update,毕竟平时小更新是不会专门发博客的。
Continue Reading最近读到不少好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爱好偏社科类,适合成人的和传统意义上”面向青少年“的我都会读。
有不少书我是去年一下转运过来的中文实体书或者平时看的中文电子版,为了喜欢英文版或者转运不方便还没有电子版的安利方便,每本放上了 Amazon 链接。此外所有安利(不限于书)还是会在安利剁手数据库中持续更新,可以订阅那个的 update,毕竟平时小更新是不会专门发博客的。
Continue Reading这本书是去年夏天读完的,洋洋洒洒划了 200 多条高亮,大概是我去年重读完经典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后收获最大的科普读物。很巧的是在读这本书不久之前我读过另一本译名很相似的《人类起源的故事》,那篇相较而言就比较乏善可陈,所以我点开这本的时候其实没报多大期望,结果意外惊喜。
本书跟以往生物进化史、人类史的写法略有不同:是倒序从人类开始回溯,到每一个跟其他物种/生物类别的进化“汇合点”(对就是 lowest common ancestor 刷题预警(不是)),再展开来从进化的不同特质、为什么是这样、如何推导进化关系、当时的共祖可能有什么特性等等分讲。
作者写道,以往从生物起源开始写起,那么多分支却最终走向智人这个终点,不免有点天选之子的宿命自大感,而从现代智人视角步步回溯过去与其他生物汇合,仿佛在寻根溯源的“朝圣之旅”上一路碰到更多汇聚而来的朋友。我在阅读过程中完全被这个又浪漫又出挑的视角打动了。
而这种结构如果全部”进化树“上的分支都事无巨细拖出的话,难免失去平衡丢失重点。作者则巧妙地安插了在不同节点的 ancestor tale 详略得当地科普相关的现象和规律,比如新世界灵长类跟旧世界灵长类分别进化出不同的三色视觉、河马现存最近亲属不是猪不是犀牛而是鲸,鸭嘴兽排泄道生殖道不分的“原始”可嘴是一个电磁立体雷达装置等等,有趣知识多单不 overwhelming。
若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唯一美中不足是我看的这个版本配图太少。如果出全图文版的话一定实体收藏。
总之本书有趣的点太多了,结构之美也非读后感三言两语能概括,下面仅仅简单摘抄一下我觉得有趣的点,不过强烈建议直接去读原文,比干巴巴的点有趣多了。
本书微信读书上即有,翻译还不错。想要读原版的朋友可点此链接购买英文版。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干脆就想单独聊五毛钱,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
Become a Patron!去年底好友拉群拼团从淘宝转运,我就顺便买了三千多块的书运过来了。不得不感叹一下现在的中文书价跟我记忆中的十几年前的书价差好多,已经完全赶超美国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算件好事。毕竟一方面书店、出版社和作者都不容易,希望他们能站着赚钱。另一方面按人民币购买力,我小时候书要是现在这个价格可能就没办法每周都买两三本了,现在经济条件晒为拮据点的小城市普通家庭小孩不知道还买不买得起。
(以前我还上豆瓣的时候每次一说到这个问题就有人民族自尊心爆棚跟我杠兑换券和打折,书这种跟零食一样囤是能囤但最爽的还是喜欢就买的东西(which used to be a right not privilege for work class in small cities in China like my hometown too),我不能更烦各种规则试图把人绕晕还得等的中式“优惠”模式了,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时间。这跟以前周末在书店泡一整天,走的时候随手以不怎么浮动的标价带走几本喜欢的,或者在网上看到别人推荐,随手 Amazon 下单价格公道一两天就送来,哪是一种体验?)
人年纪大了记性就差,一次买回来的二十多本里居然有两本都买重复了。是的没错,就是在这一次转运里从不同店下单的时候下重复了的,还不是以前买过。除此之外,也确实有本随手买了回头几个月之后读的时候在豆瓣登记才发现之前已经看过电子文字版了的情况,就是这一本了。
不过,我倒是很庆幸我没有因为“记得读过“而 pass 这本书,因为读完了就发现,这本书的实体图文版,和干巴巴的文字版完全就是云泥之别啊!
纯文字只是飞速甚至有点枯燥地掠过宇宙到人类史上的大阶段,而配图版则像是从时间之处浩瀚星空逐渐 zoom in 到现今视角一次跨越时空博古通今的时间和空间的旅行。随着时间诞生层层展开,视角从宇宙逐渐转向天文、地质、生物、进化之路直到人类文明的演化,注重但不拘泥于细节时间而试图从宏观角度娓娓道来,同时也不畏惧引述学界哪怕是流行科普读物的最新进展和观点,轻松好懂接地气,就算常读科普和人类史的读者也能从中学到以前没注意过的细节。强烈推荐实体图文版给任何年龄段的读者。
(如果人在海外不方便转运的话,或许也可以考虑直接买英文实体版,比图便宜在微信读书上看电子纯文字版强太多了)
Continue Reading以前看到诸如“哪些事情你三十岁以后才知道”话题以及部分男言之瘾患者“你将来就知道了”的倚老卖老,甚至有点迫不及待长到这个年纪来打他们的脸。真的长到这个年纪发现,嗨,跟过去也没什么不一样嘛,依然讨厌小孩,工作依然在一线而且组里技术向的也全都比我老,依然没有想 settle down。
不过,今年大概是因为情况特殊,算是个人开始瞎捣鼓 side project 的元年,很多拖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没做的事情今年都做了,也工作以来第一次明确了下一步生活上要尝试什么方向,还蛮有成就感的。
Continue Reading说来好笑,村通网的我第一次看到人高评这本书,就去微信读书搜,结果误看了房龙那本,which 非常不好看,跟今天要说的这本广西美术出版社的 E.H.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云泥之别。也因为之前那次错过,赶上了我从淘宝转运了一大堆书过来,看到了实体的这本现在非常庆幸。与此同时最近在看《局部》,搭配开始看这本书相映成趣太合适了。
收到书之前真没想到这么厚一本(688 页),但看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每天翻一章三周就翻完了,总计阅读五个半小时。推荐阅读中文实体版,如果人在海外购买不方便的话也可点此链接购买英文实体版。
结本书结构非常工整,且历史前后融会贯通网状结构标注页码跟其他图的联系,来回翻看非常舒适。专有词汇不吝啬地 inline 给英文原文算是近年简中出版物中少有的良心。彷佛一个娓娓道来又毫不浮夸的博物馆导游,六百多页带你穿越时间走过人类美术史,把本来晦涩难懂的精妙一语道破醍醐灌顶。我一个外行第一次觉得艺术史这么好玩。
本书豆瓣评分 9.6,2008 年出版敢卖 288 CNY 底气真的足,质量无需我赘述,下面只是简单记录一下书中感触较深的片段。
第一段醍醐灌顶的是第二章,埃及。以前觉得原始、平淡的涂鸦,被一语道破点明本来难懂的扭曲空间艺术。书中指出了埃及艺术为了表现特征,不同视角(如俯视和侧视)同时存在。我立刻联想到学像素画时因为游戏的不同特性为功能服务而采用的类似技巧,用非自然、扭曲堆叠的空间,来达到自然、实用的效果。几千年的不同类型艺术突然就跨越时空和形式通感了起来,出版写于 1955 年的本书作者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古埃及人的美术智慧居然有意无意的在 20 世纪末期被电子游戏重现了。
另一个令我惊诧的点是,在古埃及艺术这种几千年严格遵守传统规则,没有什么变化的风格中,居然还出了一位叛逆的王——是把王朝 Amenophis IV,在他命令下的雕塑、画风大变,甚至真实无比,而在他死后整个埃及就又恢复了传统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