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我辟事 Vol.15:必先利其器
April 15, 2024
MidJourney prompt: mushroom foraging --ar 16:9 --niji 5
本文总计 8.81k 字, 阅读约需要 22 分钟
夏威夷回来还没多久,我又跟女朋友一起跑来纽约蹭出差了(熟悉的句式,上一期也是这么说的)。书影游同样摄入不足,除了在继续读之前读的书之外,就是在重打之前弃了的游戏。紧锣密鼓的这一波旅游结束之后,出行会暂缓一阵,再下一次六月初去肯尼亚回来之后就差不多得找工作了 :(
本期亮点:
- 一个 80 刀的 budget 旅行包竟然能让本 Aer 脑残粉纠结?
- Aer 脑残粉第一次逛线下实体店一秒不社恐回到快乐老家
- 老司机竟被行车记录仪架 PUA 近十年终于幡然幸福
- 新爱好开发,mushroom forager 蘑菇采集养成中
- 又双叒叕来到纽约这次有什么新老见闻
如果想单独订阅本半月刊的 RSS,可以使用单独的地址:
https://blog.douchi.space/tags/关我辟事/index.xml
物 #
第一次让我在要不要回 Aer 这件事纠结超过一天的物美价廉旅行包 - Tomtoc Navigator-T66 Travel 40L #
先前 road trip 时候背了 Able Carry Max 30L觉得超过一周的旅行背它还是有点小,衣服还好说,塞个 steam deck 进去包就撑到要爆炸了。去夏威夷还好说因为要拿游泳设备外加一周都住同一个酒店所以 one bag travel 几年来首次提了行李箱,接下来去肯尼亚要连续换地方肯定还是背包方便,遂又开始物色大旅行包。
在纠结要不要回归 Aer 无脑买 Travel Pack 3(之前 Aer 全家桶尤其是入坑的 Travel Pack 2 太满意了导致一直没从这坑出来)的时候看到了 Tomtoc Navigator-T66 Travel 40L 的测评顿时购物欲大增,本来看到 budget 一般都跳过因为感觉做工太差丧失了玩 travel gear 的乐趣,但是这个基本所有 box 都 check 了竟然才 80 刀:
- 有顶部 quick access!用惯了 aer 真的用不了没有顶部口袋的包了,过安检和飞机上太方便了实在
- 有两个外部水壶口!我一般放个水壶放个拖鞋刚好
- 有单独的笔记本区
- 有胸口锁扣
- 肩带舒服
- 正面那个材质 literally 是 Aer 经典材质
- 有俩压缩带,节空间不说挂外套也方便
- 可以压扁!
- 轻,才 2.9 磅
- 有 luggage pass through
- 不是特别丑
不喜欢的是它 main compartment 开口要打开压缩带才能开,但 counterpoint 是 laptop compartment 里竟然也有 main compartment access,不知道实际用起来到底方便与否,但才 80 刀要啥自行车,literally 是别家 1/3.
而且我一般觉得 40L 太大不想超过 35L,当年卖掉 Aer TP2 之后没买 TP3 也是觉得 35L 太大了。不过这个甚至比 TP 3 还矮一点,但是宽一点厚一点,而且 reviewer 说感觉其实也没 40L 那么大。动心。外加 Amazon 有卖退货方便,不买没道理啊……
这次来纽约背上了,单程体验说下第一印象:
- 标称 40L 但 pack 起来确实更像 35L,但是反正轻且便宜本来就是因为不想用 40L 当 feature 买的。其实顶部还有空间但因为包的形状所以不大好 access,索性从电脑区也能打开 last minute 塞个小东西倒是有地方。
- 肩带和背垫超舒服!甚至感觉光垫子本身比 Aer 还舒服了。不过因为包身是软的,主区装满了后面会鼓起来,塞笔记本没有硬背板的包方便
- 但是!!!因为包体本身比较厚(应该是我背过体感最厚的包了,形状比较接近圆筒状的登山包而不是平时扁平的 travel 包)所以重量分布比较靠后,因此给躯干的压力大一些,背久了感觉比 Aer 累得快,安检背一会儿就感觉上背部有压力了。
- 口袋够用但是对我来说少了个 tech compartment(也是 Aer 强项了做对比不大公平),用 quick access 放 tech 的话平时一些旅行中的 random shit (比如纸巾票据等)就不想放一起增加取东西时候丢的几率了
- 顶部那个 quick acess 是开口朝背板的,也就是说包立起来的时候是跟地面平行的,没有 Aer 的好装取东西,而且感觉如果是要放在座椅前(虽然这个包这么大也不大适合放座椅前虽然万一没有位置感觉可以硬挤)的话口朝下东西会掉出来所以不大适合这个用途,whereas Aer 那个开口朝天的非常适合座椅下取东西,放 airpods 之类的绝佳地点
- 侧面那个把手确实不舒服,只适合放行李架时候用一下,不适合像 Aer 一样当 brief case 横过来提
- 因为包比较软体所以 compression strap 也不大有 compress 的用只能当捆东西用的了
整体而言作为一个才 80 刀的包是挺满意的,比两百多的 peak design 甚至 Able carry max 都满意,最纠结要不要退的也是这一点,便宜又做工扎实且设计经过深思熟虑的包确实想用钱包鼓励。但确实很思念 Aer 在很多地方的细节,最思念的两点是 tech compartment 和重量分布比较合理对背部压力似乎更小可以背着在机场穿梭自如。
于是,趁着人在纽约有实体店,我打算跑去 Aer 实体店看看再做决定:
Aer NYC #
来纽约前想当然觉得大城市肯定有店,去了之后回去看了看发现运气很好,这个店一个月前才开业,刚好被我碰上了。我可能是简中博客里第一 Aer 吹了,不了解这个牌子的读者可以先去看我写的我的 Aer 全家桶。这次想去看的主要有两个包:
Tech Pack 3 #
是个 16L 的 EDC。理智告诉我我不需要 EDC(因为不上班没有通勤),平时在楼里活动去找女朋友或者开车出去用 Travel Sling 2 单肩的甩着提着跨着都比背包更方便;不背重物的 backpack Go Pack 2 也完全够用还能折起来塞包里(这次来纽约的 day pack 就用的 Go Pack 2)。但因为是折叠包没有背垫支撑,只背电脑包里没别的东西的话笔记本会向外倒导致底部顶着腰不大舒服,之前在日本暴走体验 ditital nomad 生活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局限(话说 Aer 在日本真是流行啊,穿着优衣库背着 Aer 的我完美融入本地假装大学生),虽然靠包里塞个外套也可破吧,而且其实这次在纽约对 Go Pack 2 印象有所提升,周末去自然博物馆空调太热小小一个包塞了四件外套竟然也没有太吃力。
看中这个是因为觉得分开的 laptop compartment 是刚需(机场安检方便、也不用怕平时拿电脑时候带出主区的东西),之前其它这个 size 的小包都是和主区合在一起的电脑区。City Pack Pro 倒是有分开的,但 24L 太大了不超过 2 天的 trip 或者搭配行李箱的话杀鸡用牛刀。而且之前很不喜欢二代那个光面的设计,现在突然觉得还不错。同期出的 Day Pack 3 是类似的外形设计,小一点 14L,但没有分开的电脑区因此不考虑,没想到到了店里实体看觉得 Day Pack 3 比 Tech Pack 3 小很多外型更好看。另一个纠结点是它有点重,一个 16L 的包要 3 磅多(前代更离谱要快 4 磅),比比它大 50% 的 City Pack Pro 还要重简直离谱。最后的结论是,要是找到工作要通勤去上班有对 EDC 的需求的话再说。
Travel Pack 3 #
自从把 Travel Pack 2 卖给朋友之后连换了几个包都还是没有 Travel Pack 2 中意。当时没有直接换 Travel Pack 3 是因为 3 比 2 大了一些(33L -> 35L)重了一些,还少了我很喜欢的装鞋区,就想试试别的牌子。但 3 换成我喜欢的磁吸卡扣,以及 compression strap 现在不影响主区了真的可以当压缩带用了也很吸引人。换了 3 个包都没有 Aer 这么好的口袋设计之后现在兜了一圈又想换回来了。
因为 3 个更重,就有点想尝试一下稍微轻了一点(0.2 磅)的 X-Pac 版本。X-Pac 是帆船船帆的材料,更加防水,但材料本身更硬更吵一些,外加不知道厂商们都中了什么邪非要给 X-Pac 内部用橘红色。我个人觉得普通版的灰色已经足够浅能找到包内的物品了,很讨厌橘色版,也不喜欢 X-Pac 的菱形材质觉得没有普通 Codura 版好看。这次也看了下 X-Pac 版,倒是发现那个菱形没有想象中明显,橘色也比网上看图稍微柔和一点,于是就在纠结要不要为了这 0.2 磅买 X-Pac 版。防水性我倒没那么在意,又不是要在热带雨林 hiking 的包,之前 Codura 版背着在日本大雨里走一天也没什么问题。
结果去了一趟实体店之后感觉不但没有更容易下决定反而纠结更多了 _ :(´ཀ`」 ∠):_
行车记录仪架 #
开车的朋友们,我才发现我被骗了好多年用那种吸盘式的 dashcam mount!!!之前买 dash cam 一般都会送一个所以就没动脑子用,开车的朋友都知道每到春夏天气稍微热点玻璃晒热了那个吸盘就会掉下来。虽然还能吸回去但吸力会越来越弱,过个几年就得换一个,有时候还会开车的时候掉下来,十分烦人。
这两天我的第 N 个吸盘第 N 次掉下来再也粘不回去之后我痛定思痛,怒 research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结果发现还真有!村通网了原来早就有能 mount 在后视镜跟车的连接处的这种了! 不一定要我说的这一款,随便搜 mirror dash cam mount 这种形式的即可。一般情况下都是那种小球的通用的 mount 也不用担心是否跟自己 dash cam 兼容。当然根据车型不同要注意一下后视镜连接处有没有个细杆给它套着,我当时懒得下楼看就直接买了,回来果然能用。
当然如果你的车像我的一样小可能装的时候角度别扭要一番折腾才能把螺丝拧上去,但是不用再担心吸盘一直掉下来 totally worth it!前几年每次重新买的时候都不知道重新搜一下,被吸盘 PUA 了多少年都不知道现在早都不流行吸盘有这种聪明得多的解决方案了。这里给大家亲身教训友情提醒如果一个事情时常困扰你但事情小就懒得去解决的话还是去调查一下说不定早就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了呢!因为被吸盘 gaslight 太久十分生气的我甚至还做了张图:
“蘑菇刀中的凯迪拉克” #
采蘑菇颗的老师推荐的蘑菇刀,去之前本来想拿自己的 pocket knife 凑合,一看专业的也不贵才 30 多刀,果断下单第一次出门就用上了。
“PNW 采蘑菇圣经” #
也是采蘑菇老师推荐的本地 field guide。识别蘑菇方法:先用 Google 和 app 大致识别,然后用本地的 guide 挨个对着所有特征,一个都不能有差确认。由于我比较没有经验,确认完之后还会再在网上搜相应的 lookalikes 然后挨个比对特征。
事 #
采蘑菇 #
读了之前提到过的 Entangled Life 之后报了个 mushroom foraging 入门课,去了体验还蛮不错的,真的是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随处能发现好多蘑菇,感觉可以入坑的兴趣又多了一项!老师还介绍了 turkey tail(跟下图中 false turkey tail 长得很像的菌种)云芝,刚好同一个地方都有生长,据说有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guide 还带了热水给我们喝了她泡的蜂蜜云芝茶,还……挺好喝的,有点淡淡银耳汤的感觉,而且也很常见。打算以后 hiking 看见了都 forage 一些回家晒干喝。
随后的一周我又自己去山里 mushroom foraging 顺便 hiking 了一回。本来想着出学能搞点只能泡着喝的 turkey tail 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采到了不少蚝菇。回家仔细查了 lookalike 里没有特别危险的菌种以及确认采到的不是有毒的类似菌种之后,早上先煮了一小片尝了尝,八小时之后没有胃部不适,高高兴兴把剩下的都吃了。没想到自己采的野生蘑菇鲜味如此大,甚至都有点像鱼味了。第一次独立的 mushroom foraging 竟然也挺成功。
🍄 食用野生蘑菇有风险甚至可能致死,请勿食用不能确定品种的蘑菇也不要未经指导食用!
还整理了一下自己见到过和采过(目前只有蚝菇和 turkey tail)的蘑菇,感觉以后 hiking 又发展了一项新爱好。开始玩蘑菇就不得不更加 appreciate 观鸟圈的王牌 App Merlin,是康奈尔大学相关研究者开发的,世界各地观鸟爱好者都可以用它来识别和提交自己的数据,免费又靠谱。而蘑菇圈搜了搜竟然完全没发现特别好用的,不是要 subscription 就是有广告也么就是识别功能也不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 mushroom foraging 风险还是比观鸟大多了,虽然 app 里打了无数个不要乱吃不认识的菇的 warning 但还是只有爱好者做兴趣 app 吧。
又去纽约啦 #
蹭女朋友出差,没想到上次才说纽约 too stressful 这一年不到又来了,还住的是比上次人更多的时代广场。这次跟以往不同,女朋友周内要上班,我这还没来已经把要逛的店(Aer)和酒店 gym、附近岩馆什么的都看好了,佛系再 Digital nomad 一下。有缘及时看到这篇博客的在纽约的朋友,如果 4/16~4/18 白天有空也欢迎来找我面基~
周末两天都在面基和看剧,今天稍微闲了点去了下传说中的 the highline,弃铁轨变高架公园这个点子是真不错,但是纽约实在人太多了公园本身能带来的放松氛围完全被抵消了🤣🤣
书 #
大多数时间还在继续读 Immune
,读完半本已经记完半本 field note 了,早知道一开始就新开一本了!希望下期能读完,应该会产出丰富的读书笔记。
以及我发现我是真的不爱看小说。这阵子一直是实体书一本电子书一本同步看,但我发现我自从电子书那边开了一本评价挺好的小说之后我就再也不想打开电子书了看书时间全不由自主分配给实体了。倒也不是小说难看,就是没什么读下去的动力。现在思考着是不是还是早点弃了算了……
Mushrooming #
游 #
小丑牌 | Balatro #
龙之信条 2 | Dragon’s Dogma 2 #
影 #
三体 第一季 3 | Body Problem Season 1 #
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 2 | Physical 100 Season 2 #
演出 #
狮子王(音乐剧) #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舞台剧) #
相关阅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