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豆豉

One Bag Travel 小技巧

October 14, 2024
喜欢就买
Backpack | 消费主义陷阱 | patreon

摄于 2019 年台湾九份,当时还没开始 one bag travel 找这张图纯粹是在 Google photo 里搜了张在旅游时候背着包的

本文总计 3.80k 字, 阅读约需要 9 分钟

距离最早入坑 one bag travel 已经过去 3 年多了,两年的时候也写过一篇关于 one bag travel 的安利与原则,方法技巧原则也都讲得差不多了。我一开始入坑的时候也从来不看那种如何打包的视频,因为 travel light 这件事对我来说非常直白简单自然没什么可写的——哪有那么多东西可带啊?只带有用的,不要 FOMO,一句话就完事了。

所以这篇选题放在 10 月 pattreon 投票里纯粹是凑数,没想到竟然以绝对优势胜出了,只好赶驴上磨重写一次,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安利更多人入坑 one bag travel 告别行李箱抢位置、托运、等行李等旅途中 stressful 的环节。更多安利请看之前写的为何 one bag travel

所有人均可在第一时间免费阅读我的 patreon 文章,每月我会提前发起投票提供二至四个下个月可能会写的博客题材,因为兴趣比较杂内容可能会涵盖职业、科技、消费、理财、健康、效率等不同的话题,加入 patreon 可以跟其它赞助者一起选出下个月你想看的博客文章,并且支持本博客的持续创作。下期选题点此加入投票

  • 一些最近改掉的难改积习
  • 我的一些电子产品怪癖
  • 独立博客选什么平台

要点 #

  • 一物多用:因为空间有限,最好能让每样东西有多个用途。如:
    • 日常打底的衣服是 t-shirt:可以当睡衣穿几天然后穿出门一天,减少总携带衣物量以及不用专门带睡衣(此处东亚人其实有种族天赋,衣服能穿好几天也很干净,one bag travel community 里(多为白人)很多需要专门找防臭材质衣服的推荐我们根本不需要)。
    • 能充手机手表又能充电脑的小巧旅行充电头+ 全系列装备都是 usb-c 口(手机、电脑、steamdeck 等)所以只用带一根充电线
    • 4-way stretch 的裤子(如我喜欢的 Duer No Sweat Pant Slim),比起 sweat pants 能进稍微正式一点的场合(如工作),比起牛仔裤、dressy pants 又有弹性能去运动。
    • 如果是较短途的旅行(4 天以内)背 20 多升可以 EDC 的包的话携带 packing cube,这样到了目的地直接把 packing cube 放在酒店,可以少带一个 day bag
    • 如果使用 packing cube 选择有分装脏衣区的,无需另带脏衣袋等等。
  • 减小设备体积:如
    • 人字拖的占地面积一般小于普通泡沫洗澡拖鞋,且去海滩、泳池等外出也能穿。
    • 前面提到的旅行充电头比原装充电头、家里用的立式充电座省空间。
    • 洗漱包、tech pouch 等物品如果很有结构、很厚但其实装不满也可以考虑换成体积更小的。
    • 如果有高强度办公需求要带鼠标的话(触摸板永久了真的会手腕疼),比起在家用大号的全功能鼠标(如 Logitech MX Master 3),可以带便携性的鼠标(如 Logitech MX Anywhere 3s) 。
  • Dress in layers,靠排列组合不同层增加衣物对天气的适用范围,整体减少衣物量。比如要去 10~20 摄氏度春秋季节的地方我会带中等厚度的 hoodie + t-shirt 打底,而不是带更厚的中间层(长袖,薄毛衣,厚的套头 hoodie 等) + 薄外套 + t-shirt,去冬季寒冷区可能 heatech 秋衣 + 中间层 + 外套等灵活程度就高于带毛衣 + 不同厚度的外套(昼夜温差、室内室外)。
  • 从使用场景出发选择带什么东西,而不是反之。本来没想到能有别的打包方式,直到见到一些 maximum packer 的打包思路是”我有这个东西所以要带(不一定能用上)“,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东西都用不上。比如:
    • 携带电动牙刷的话续航一般都在 20 天以上,无需带电动牙刷充电器;我的手表续航有 7、8 天,绝大多数旅途也不需要带充电器。
    • 没有 hardcore hiking/正式场合要出席的话带一双普通 sneaker 足矣而不是带运动/hiking/dressy 等多双鞋(鞋真的很占地方又重!能省则省)。
    • 有很长的飞机吗?没有的话手机也能看书应付,无需额外携带阅读器/平板。
    • 有很长的独处空余时间吗?没有的话 steam deck 不用带。
  • 根据旅行天数和目的地气候选择合适大小的包。包太小了会需要取舍太多东西造成不便从而放弃,包太大了增加负重且到目的地无法作为 day bag 使用。根据个人打包风格不同当然适用的大小也不同,按照我这种不是特别 minimal 也绝非 maximum 的打包风格(可以参考之前写的我 one bag travel 所带物品看看是不是与你风格相符)的话:
    • 4 及天以下非寒冷目的地:24L 背包,飞机上没行李箱空间直接塞脚下当 personal item 也不会太挤,到了目的地留下 packing cube 背包当 day bag
    • 5 天以上非寒冷地区或者 3 天以上寒冷地区:35L 背包 + 可压缩的 20L day bag

器材选择 #

既然说到了选什么包,就顺便来讲讲选包要点。虽然我是 Aer 脑残粉但以下都是不针对品牌的通用特性可以参考:

背包的特性 #

  • 有 sternum strap(可以在胸前扣上的带子),one bag travel 带的东西会比平时背包里装的多,平时很舒服的包如果只靠肩带的话背久了也会累,因此 sternum strap 是必须。Load lifter 在大包(35L+)上最好有但不是决定因素。腰带我的打包方法至少是背到 35L 还觉得没必要,40L~50L 以上的出去几个月 backpacking 可能就是必须了。
  • 有携带笔记本、平板的需求的话跟主区分隔开口的电脑区是必须的。如果跟主区是一个开口的话机场过安检要在塞得满满的包里拿电脑出来就很慌乱且容易丢东西。此外强烈不建议包打开的时候电脑区不是着地的那一面的设计,电脑很容易滑出来(详见点名批评的 Peak Design Travel Backpack,没法用旅途中想直接退掉的地步)
  • 有便于放耳机、护照等路途上需要随时取用的东西的 quick access 区,且开口最好朝顶部,这样无论是包背在身上滑倒胸前取东西还是直立在地上、平放在飞机座位下脚前方、在头顶行李架上,都能方便、安全地取东西也不容易滑出来。其次是朝面板开口的,东西也不易滑出,但在头顶行李架取东西会困难些。最差的是开口朝背板的,平放的时候东西肯定会滑出来,很容易丢东西。
  • 最好是 clam shell opening(既拉链能开接近 270 度的口能把背包像书一样展开,否则是上开口的话开口空间有限不利于最大化利用空间和找东西,在小的 day bag 还能接受,旅行包就非常拧巴了。这也是我不喜欢 roll top backpack 的原因,虽然比起拉链的空间更灵活打开更迅速卷起来可能也更防水,但只能从上面放和找东西对大一点的包来说简直就是黑洞。
  • 有 luggage pass through (背板上的一条可以穿过行李箱扶手把包挂在行李箱上的带)。以前还提行李箱 + 背非 travel 包的时候觉得肩带挂行李箱也没什么毛病,入了旅行包界之后发现有 luggage pass through 能紧贴行李箱挂着包跟以前肩带挂老掉碍事还得小心平衡的体验天壤之别。当然要 solo one bag travel 的时候是没有行李箱的,但当同行的人携带了登机箱的时候就很 handy 了。

其它配件的特性 #

  • 前面说了,packing cube 最好有脏衣分隔区。另一个不错的 feature 是像行李箱一样可以拉一个拉链扩展/压缩的区域,带的东西比较多时打包会更容易一些。
  • 水杯不建议太大,背着太重外加很多包的水杯区不一定能装下。一般 16oz - 25oz 是我的 sweet spot。
  • Day bag 我个人不喜欢过于追求轻薄体积少的像塑料袋一样的折叠包,在目的地每天行走的体验也很重要,如果是 ultralight 的塑料袋一样的包背着不舒服会影响在目的地每天能带出去的装备数量和类型(如电脑、水杯、外套等)
  • 每日携带的电子产品本身续航能长则长(手机、手表),这样绝大多数 trip 都可以省去带充电宝和额外充电线的需求(比如自从用上了 Ultra 系的三星我就只有去非洲一次带了充电宝)。每天一充的智能手表在家或许还行,出门在外就几天还得带着充电器就很烦了。

目前的 one bag travel 装备 #

点进我的 backpack消费主义陷阱标签可以发现这些年来还是折腾了不少器材的,目前则稳定在了如下几件:

  • 大旅行包:Aer Travel Pack 3 (35L),当年从 2 代入坑的,出给朋友了之后换了不同牌子好几家都不满意,最后又换回 3 了。
  • 小旅行包:Aer City Pack Pro (24L),短途旅行和 EDC 都很 handy,出去划船什么的也经常带它
  • 压缩 Day bag:Aer Go Pack 2 (20L),超级 versatile,压缩空间没有特别小但胜在舒服,单独当一个 EDC 背问题不大,背大旅行包出行且有 day bag 需求的时候会带着它,平时在本地 hiking 什么的带它也很方便。当然因为是可压缩的,所以装电脑肯定不如专门 EDC 的 City Pack Pro 舒服了。
  • Packing cube:Peak Design Packing Cube Medium + Aer Cube Small 。1~2 天的超短途带一个小号的就好,3~5 天一般带一个中号的,一周及以上的会两个都带上。24L 的包最大能带一个中号的,35L 的包基本就是一中一小两个 packing cube + 厕所包 + steam deck 能塞满。
  • 厕所包:Aer Dopp Kit 3。一开始买的 Peak Design Small Wash Pouch 也不错,优点是能挂起来用,缺点是稍微有点厚我就换了 aer。
  • 水杯:安利过好多遍已经成为我的本体的 Owala FreeSip,管子可拆 + 非保温重量轻 + 能进洗碗机 + 有提手的 use case 太光了,出门旅行还是去女朋友家串门还是本地遛弯儿 hiking 都会带它。
  • 拖鞋:Teva Mush II。之前穿了十几年的哈瓦那整体出行我还是更喜欢(更薄,橡胶干得快方便下水和洗澡),但橡胶几年之后就会老化是个消耗品,断在旅途中就难整了,忍痛换成了布的 Teva 希望能更耐久一些。
  • 旅行充电头:也是安利了很多遍的 Anker Nano II 65W,两个 C 口 + 一个 A 口手机、手表、电脑都能 cover,体积小价格也比较便宜,官方苹果合作伙伴也比杂牌放心一些。

旅途中杂七杂八值得推荐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目前跟 one bag travel 旅行体验直接相关的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些,晚点想到或者有人问到的话再补充。

对想入坑的新人建议 #

乍看之下东西很多,但绝不是入坑标准,毕竟我本就是一个会为了想买器材而开发 use case 的人,这些也是三年来的积累。如果现在被我安利成功了想要入坑 one bag travel 的话,其实只需要以下最基本的两步:

  • 按照下一次出行的时长和前面的要点选择一个合适大小的包。如果手头有现成的包具有前面提到的那些特性的话甚至不需要买新的。如果想要一个新包的话个人觉得买 30L~35L 的大小对于新人来说适用性最广。
  • 尝试按照上面的原则取舍然后把旅途需要的东西打包进这个包里,然后试着这么出行一两次,再做决定是否适合自己/扩展自己的装备库。

Happy traveling!

更多 one bag travel 扩展阅读 #

相关阅读


<< 前 | 独立博客自省问卷 随便逛逛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