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豆豉

我的轻量读书习惯再养成

March 25, 2021
喜欢就买 | 重启电脑
patreon | productivity | reading
本文总计 4.64k 字, 阅读约需要 11 分钟

本文为 3 月 Patreon 博客选题投票选出的结果,想要参与后续的博客选题可加入我的 patreon, 每月都会有几个候选题目。四月的选题业已发布,包括如下几个选项,欢迎加入 Patreon 参与投票

  • 我手机上的常驻小众却有用的 App
  • 我的美国懒人信用卡使用组合
  • 我的懒人居家健身 routine
  • Patreon 四个月回顾

为什么是”再“养成 #

不知道大家的童年每周末的娱乐活动是什么。我的是被我爸骑摩托车带去书店,他去普通区我去青少年区,泡上一两小时翻翻书,之后他什么也不买,我买上两三本回家。运气好的话还能顺道缠他带我去盗版碟商厦,里面一整层是影碟一整层是游戏,小筐子装着像淘二手黑胶唱片似的密密麻麻挨个翻看找到感兴趣的再死缠烂打买回家。

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匮乏,没有智能手机,拨号上网按时计费 56K 带宽也不敢放肆,小学三年级之后我就开始走孤僻路线跟小伙伴压马路所占时间也甚少,闲暇时间的娱乐除了晚上黄金档的武侠剧、偶尔蹭到别人家的小霸王之外,就只有看书了。

这每周买的两三本书,以今天的标准 surprisingly 高效,完全没有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基本都在当周读完好下周买新的。虽然是童书区信息量较少,却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小说传记。不需要上班,作业很快做/抄完,没有各种娱乐方式的 distraction,对世界抱有着好奇心,那真是个读书习惯完全不需要”养成“的年纪。

然后不能免俗的,到了高中住校之后,这个习惯就中断了。虽然还是会在学校小书店买点郭敬明,但阅读数量大不如前。

大学之后第一次在有自己电脑的情况下离家居住,更何况大学的 distraction 太多了,跟狐朋狗友吃烧烤、四处浪、追妹子、想未来,读书的习惯一蹶不振。

近年来醒觉虽然关注了许多优质博主,但整体而言在社交网络上接受的信息太低质了,一定量的娱乐性质信息于人而言必要,但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的全部来源都如此浮躁的话感觉也太虚度了(大概是年纪大了的缘故)。遂决定重拾儿时的读书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电子设备 #

在 2020 年 pandemic 来袭 work from home 成为常态之前,通勤的需要和纸书的携带不便是阻止我养成读书习惯的一大障碍。克服是当然克服,但像任何稍微了解点互联网 growth 理论甚至传统的工业工程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 friction 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在养成习惯初期尽可能消除这些阻碍因素对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因此,一到两个方便实用的电子阅读设备不可或缺。

我目前用来阅读的电子设备有 2018 iPad ProOynx Boox Nova 2(电子墨水平板),通勤时偶尔会用手机阅读。它们各有所长:

iPad #

  • 文字渲染和彩图体验最好,延迟最低,效率最高。
  • 缺点是不够便携因此不适合通勤,太 versatile 没养成习惯的话 distraction 比较多,比如读着读着就跑去看视频了。
  • 我认为在不通勤的状态下 iPad 是我理想的在床上看书的状态,配合床头架使用是我的首选,详情参见我之前这篇我如何把 iPad Pro 从吃灰之王变成使用率仅次于手机的移动电子产品
  • 但是由于我的 iPad 有其他用途如画画、划船机时候看视频,所以懒得拿到床头架上换,因此床头架上目前常常驻的是 Boox。如果 2021 年的新 iPad 足够吸引的话我可能会考虑买第二个作为主要阅读设备。
  • 另外,2019 和 2020 iPad Pro 基本上没什么改进,画画、处理照片视频的话 2018 iPad Pro 性价比最高,不画的话 iPad Air 是你的最好选择。

电子墨水阅读器:Oynx Boox Nova 2 #

  • 续航久、比 iPad 便携、安卓系统装第三方 App 比市面上其他电子墨水屏阅读器(比如 Kindle)方便、电子墨水屏的本质导致 distraction 少专注看书
  • 一切电子墨水屏通用的缺点——刷新慢因此翻页有延迟(可以开 x mode 加快速度应对不同应用场景,但因为现阶段技术限制会有重影,而且无论如何肯定也比不上传统屏幕)导致翻页效率低。
  • 其实我对电子墨水屏倒没有迷信,并不会 prefer e-ink over 普通屏幕,我一天看电子屏幕十几小时都没视觉疲劳也不差那几分钟看书。所以一直偏见地认为这玩意儿是 Amazon 搞出来为了卖 Kindle 的营销骗局,毕竟传统平板在其他好处上在我心中完全可以盖过电子墨水本身的所谓护眼好处,不过确实也有人说电子墨水阅读比普通屏幕“不累”,因此列在这里算作”优势“吧。对我而言这台设备便携、续航久的意义远大于电子墨水屏。如果我买了第二个 iPad 作为主要阅读设备,这台大概会以后有通勤或者差旅时实用,或者因为手机足够方便挤占这个 use case,这台干脆像过去拥有的两台 Kindle 一样吃灰。

手机 #

  • 显而易见在读本篇文章的每个人应该都已经有智能手机了,无需添加额外设备。便携当然也是另一个绝对优点——本来就已经要带出门了,不带额外设备的便携度高于再轻再薄的平板和纸书。
  • 缺点当然是 distraction 多,某些老手机或者 iPhone 用户可能还有电量忧虑(今日黑苹果份额完成)

但对我来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配件,说过很多遍的:

床头架 #

像前面提到的吃灰之王变废为宝那篇文中提到的,床头架可能是我重拾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一环:

)

我是一个没有习惯在沙发上捧着书看的人,床头架躺尸把 friction 降到了最低。睡前本来无意义刷 YouTube 视频的几十分钟自然而然变成了看书。大幅度解放双手,整个体验跟用手拿不在一个维度。另外,固定好的架子掉下来砸脸的机率比睡着或者手滑手持砸脸的几率低太多(两个人各用了三年没碰到过这个问题,对比起来以前手持手机砸脸的次数简直是个笑话)。

我用过两款,比较好用的是这一款,又稳又不难摆还比较不容易蹭黑墙和床板,好用到迫不及待地把另一款用坏然后俩人都上了同一款。

纸书仍然不可或缺 #

我是一个没有在迷信“纸书手感”的人,但不得不说至少现阶段还有一些场景纸质书的体验优于电子书,如下场景我会买纸书(我甚至还有个纸质购书单豆列用来标记符合以下两种条件的书):

  • 画册、科普等图多的书。电子书就算用全彩屏看图还是不如纸质看起来爽,除非将来发展到大多数电子书都能有互动、3D 的配图,否则纸书在这方面还是有绝对优势。
  • 前后 reference 多,需要来回翻的书,比如过去几个月读到的很喜欢的艺术的故事埃及希腊与罗马

专有名词较少,门槛较低,图较多的直接在亚麻上买全新自然是省时省力省钱,但很多专有名词多或者文字量大的大部头还是中文读效率高很多,即便中文版书价不算运费也赶超美国,我也大概还是会半到一年集中转运十几二十本来美国

你别说,收拾好书架摆在书房,想看的时候随手拿下来的感觉还是很棒的,也算减小 friction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surprisingly Amazon 上也有很多中文版书,虽然售价感人但是有些急着看的直接买也很方便,直接搜中文可能有惊喜。

Track your habits! #

在今年 1 月的 Patreon 金主们选出来的(看来 Patreon 金主真的是对读书很有兴趣)那篇“信息摄入 workflow”中提到过我使用的 read tracker – Read More。这是个独立开发者做的 Android only app,现在 Premium (设备同步必须,不换设备的话免费版也可用)涨价了我觉得其实不是太划算,个人开发者的小 bug 也不少,大家有什么更好的 reading tracker 欢迎推荐。

但重点是,一旦把读书当做一个要每天完成的 habbit,而不是像只用豆瓣、goodread 这种记录最终的”完成“结果的话,习惯养成就具体化、简单化、立刻可执行化多了。比起”两周读完一本 600 页的书”、~~“一年赚到两个亿”~~这种巨大的、不好 track 的目标,“每天读书 20 页/分钟”不那么 intimadating,执行起来容易多了。

关于这种“记录带来的积极改变”还可以看看我另一篇文章: 改善心情 like a pro data scientist 。

即便没有 deliverables, “输出“也是有用的 #

就像我们上课做笔记并不全是为了复习时候看一样,”记录“本身就是有效吸收的一种手段。即便你没有像我一样做一个读书笔记 channel,也不要错过让自己的大脑通过简单复数、整理而自然讲学到的知识内化的机会。更何况整理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我把这种主要目的是内化的输出分为了一下几个层级:

读书短评、标记 #

显而易见这是最简单,effort 最小,也最容易坚持的事。不一定要在豆瓣、goodreads 等公开社交平台上标记,自己的笔记、数据库里也可以。此处我强调要写短评,而不是单单标记读过。如果看完一本书连或赞赏、或总结、或批评、或吐槽的几句话都写不出来的话这书是白读了。

也许会有人觉得刚读完会觉得真正内容读在心中了,不分享的话写短评没有什么必要。但 trust me,大多数你能坚持读完的书内容并没有好到让人读一遍就过目不忘的地步,也没有差到完全不值得在记忆里留下任何印记的程度,因此用几句话简单总结对此书的记忆是对自己非常有益的正向反馈。

读书笔记 #

这是最接近前面说的”上课做笔记“的形式——again,不一定以后再看,但记录本身就是有效吸收的过程。我的大致笔记方法在信息摄入 workflow 那篇中有详细讲到,此处不再赘述。

比之前有所更新的是,因为我做了读书笔记剪报 channel,因此除了靠记录本身内化之外,还需要能快速分类、提取 channel 的备选剪报,因此把笔记整理成能 filter 的数据库除了好看之外又多了一层实用意义。

我的 notion 读书笔记内表格形式(为了截图方便关闭了 wrap cells,自己看的时候自然是自动换行打开的)

边看边记的实体书好说,一开始我就会做成表格形式,但从微信、Kindle 上导出的笔记手动整理吧太耗时,不整理吧又很难 maintain,于是前两天做了一个小小的 script 把微信读书笔记导出的各式自动转换成可以导入 notion 的 csv 表格。通常在平板上随时看书随时划线,读完之后再一次性导入到 notion 笔记里整理。点此下载该 script

另外利用 notion 的数据库 view 功能,我也把读书笔记分为了几个大类,诸如“有可以发到剪报 channel 的书库”、“在读”、”calendar 时间轴浏览”等形式。将来如果想要按照平台、内容类型分类,也就是加一个 view 的事。

读书笔记 Calendar view,比线性的“在读”更直观 读书笔记 Calendar view,比线性的“在读”更直观

计划过两天有空再做个 Chrome 插件,把网页版可以浏览的 Kindle 高亮笔记导出成类似的 csv 各式方便导入 notion。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读书笔记软件如 readwise 也有类似功能,但撑死就是整理了下各式,导出的还是 free text 形式,不方便我整理排序。而且我看 Kindle 可能一个月都看不了一本,用这么个鸡肋功能再添加一个 subscription 感觉不是特别划算。

读书总结 #

如果没有时间给每一部读过的书写长评的话,也可以进行季度、月度总结,用多于短评但少于长评的几段话来总结一下近期读过的书。比如我前阵子写的最近读到的好书推荐,或者是很多博客作者会写的按时间划分的读书总结。

书评、读书笔记 #

特别好或有感触的书,我也会单篇拿出来,不一定写如艺术的故事那类长评,短评扩展一下加上读书笔记精选整理,就大概可以成为一篇容易卖安利的读书笔记了,比如近期写的大历史祖先的故事等。

Verdict #

总而言之,在时隔十几年不怎么读书之后,我在近年重拾了读书习惯,基本能周均一两本书,总结下来大概有如下 routine 帮助了我:

  • 最大程度上 streameline 读书过程:
    • 电子书与实体书结合与分类选择,扬长避短地选择不同形式
    • 床头架的使用大幅降低读书物理上的难度
  • 记录读书习惯,divide and concur,“每天读 20 页”比“七天读完一本书”更容易执行
  • 通过“输出->整理->总结”来内化信息吸收
Migrated Comments

Comment by jk on 2021-03-26 05:41:55 -0700 #

Goodreads也有track progress的功能……可以记录开始/结束日期+几年几月几日在第几页/百分之几,每次update progess还可以写评语,也能看同一本书里最近谁在看、看到哪,有哪些updates,我觉得还蛮好用。缺点就是这些东西好像没法导出……

Comment by jsi on 2021-03-26 05:42:31 -0700 #

Goodreads也有track progress的功能……可以记录开始/结束日期+几年几月几日在第几页/百分之几,每次update progess还可以写评语,也能看同一本书里最近谁在看、看到哪,有哪些updates,我觉得还蛮好用。缺点就是这些东西好像没法导出……

Comment by 山月 on 2021-03-27 20:58:08 -0700 #

Goodreads最近在做新版页面测试,似乎把track progress的入口给砍掉了……(痛心)

相关阅读


<< 前 | 碰到“不好意思找咨询却好意思拉... 随便逛逛 2021 三月消费理财好物读书... | 后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