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豆豉

Last mile commute:几种近距离通勤方式对比

April 11, 2020
喜欢就买
review | tech | 消费主义陷阱
本文总计 4.83k 字, 阅读约需要 12 分钟

今年开始重新去市里上班,有了从家到 bart 站和从 bart 站到公司的一小段距离,打车/公交吧有等车/堵车的时间可能比走去还慢,走路吧不长不短的距离既浪费时间又可能会早上到公司就出一点汗。因此研究了一下几个 last mile 通勤方式,也满足了一番自己久未释放的 gadget 购物欲。既然做了研究就写点总结给有同样通勤需求的大家参考。

我的 last mile 通勤需求依次是:便携(重量、携带难度、折叠体积,转换方便程度)、舒适易用性、安全性、续航。不是特别看重最高速(胆子比较小,并不想超过 15mph)。

虽然国内也部分适用,但产品和个人体验都是美国进行,中英夹杂看不惯请提前点叉退出别来找拉黑刷存在感。

TLDR #

我研究过的市面上 last mile 主流通勤解决方案(专门越野的那种 beast 设备不在讨论范围内)有如下五种:

1. 电 scooter🛴 #

  • Pros: 有便宜的选项、上手难度较低、续航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速度够用、安全性适中、舒适型适中、便携度中等
  • Cons:上下楼梯不是很轻松、轮子较小应付不了太大的坑和坑洼路面、在路上高速行驶还是会觉得不稳定

2. 租 on-demand scooter,e-bike (Bird, Lime, Uber, Lyft 等等)🛴🚴 #

  • Pros:不用拿上下楼梯随时取用停车、上手难度较低、没有续航忧虑、速度够用、安全性适中、舒适型适中
  • Cons:贵(加上等灯时间基本在 1 mile 3~5 刀左右,每天上下班骑的话三四百的 scooter 四个月就回本了)、高峰时间很难在方便位置找到,找车时间比骑车还久,不能放心赶车,得多个 app 来回切换找车、偶尔想起来要用但是没有带头盔手套会造成安全隐患、共享器材调教不一定合适

3. 电滑板🛹 #

  • Pros:便携(可以完全放在 bart/地铁座椅下)、续航速度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cool factor+++、遥控控制不需要双手操作解放一只手可以打手势和 vlog
  • Cons:贵(标志性的 boosted 上千刀,便宜的小厂通常也五六百以上)、上手难度较高(比滑板简单,但比 scooter 难很多)、轮子最小只能走 well paved road、安全性较差(刹车没有 ABS、轮子小 not pot hole proof、刹车灯就算改装也很低可见性差)、比较重上下楼也不是很方便还不能像 scooter 一样推着走、一旦没电很难滑

4. Onewheel #

  • Pros:没有遥控“丝般顺滑像身体的一部分一般的 ride quality“、灵活(sharp turn 甚至原地 U turn 比滑板方便很多)、轮子大越野性能好(unpaved、草地都可以走,pot hole 问题不大)、cool factor +++
  • Cons:贵(一千多刀)、上手难度最高、安全性差(noise dive 风险高后果严重)、完全不便携(跟 scooter 一样重且不能在地上拖,提着快 30 磅的大轮子在路上走感受一下)、一旦没电彻底玩完

5. 自行车 #

  • Pros:大多数人已经会了所以没有上手难度(unfair comparison but that’s the actual situation)、稳定性安全性好、visibility 好
  • Cons:不便携,力气小扛上下楼梯上下地铁都不方便,在车上也不方便存放、除非门到门使用否则去哪都是 liability(其他几个选项体积小通常可以带进目的地)

我开始选的时候最先排除了 4 和 5,因为胆小如鼠不觉得自己能学会 onewheel(其实现在看多了测评有点心动买来娱乐,但应该不会拿来通勤),力弱如鸡之前在村里上班骑自行车去一次办公室连自行车架(墙上立起来那种)都放不上去,更不要说上下楼梯了。

租 on-demand scooter,e-bike (Bird, Lime, Uber, Lyft 等等)🛴🚴 #

刚上班还不知道骑 scooter 具体体验如何,就先用了两周 on-demand scooter。本来只下了 Lime,后来发现高峰期是真的找不到(近的)车,于是标题里那四个都注册了一遍,每天走出 bart 还没信号的时候就开始各 app 看一遍,加上找车的时间真不见得比走路省多少力。

各 app 的车型和使用流程都差不多,在 app 里验证身份年龄同意协议之后就可以在街边扫码使用了。收费方式基本上是起步费+里程/时间。我上班的路线是不到 1 mile 的自行车道,骑行 5~8 min。lime 花费在 $3~5 左右,Uber 似乎不收起步费,骑了一次同样的 5 分钟路程只花了 $1.5。不过实际使用中你会发现问题不在哪个 app 便宜,而是哪个 app 在你附近有车。毕竟地图上看起来一两个 block 走起路来就是好几分钟。

Lyft 没有 scooter 但是有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及跟 SF city 合作可以骑需要停在架子上那种电助力自行车,跟前面提到自行车的优势一样,不需要上手、稳定、安全、省力。但停路边那种较少,架子上很多但跟我上班路线不顺也是走的骑的远那种。还有一个之前抱怨过的问题是每次车座都在最高档 every single funcking time,调节开关还特别难调,踮脚碰踏板都费力骑车像踩高跷,可能是高的体型大的人平均力气大,每碰到一辆车就调到自己高度。meanwhile 我们矮/力气小的调不回去。久而久之所有共享单车都是高的了,我们力气小的就被淘汰了。

本来就是 last mile 没多远,因为找车的不确定性而不能提供稳定的 ETA,每天平均两程总花费算 $6,算上周末和 WFH 的时间,$6 * 15 * 4 = 360 四个月买辆小米 scooter 就回本了,更何况还有找车和错过 bart 浪费的时间成本。总体而言适合市区人民偶尔出门办个事,不是特被适合有固定通勤线路每天都要用的人。

买 Scooter🛴 #

租了一阵子发现骑🛴本身可行之后就开始研究买哪一款。Scooter 看了一圈测评,本来不太想买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小米,后来看了一圈测评还是回到了小米。各项平均性价比高,占有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起步参考了这篇横向对比很好的测评,最后 short list 有如下几款:

1. Segway Ninebot ES1/2/3/4 #

  • pros: 折叠开关好用,比小米好换胎,单独加电池灵活性较大,性能/里程大幅提升(18 miles)
  • cons: 加了电池之后比较重(31 lbs),价格几乎小米两倍,不加电池续航性能都差一些(8.5 miles),虽然有前悬挂但 solid tire ride quality 较差.

Segway 已经被小米收购了,但在 micro mobility 上毕竟还有多年积累(机场看到那种轮子走的车多半是他家产的)。他家的旗舰 Scooter 是 Ninebot Max,评价很好续航加速都不错,$700 多的价格也远比同路线的 boosted Rev(拖垮 boosted 电滑板的元凶之一)贵(那台要 $1600)。但是 43.4 lbs 的重量让我第一个排除了它。

轻量级的 ES1/2/3/4 系列我看重的是折叠机制比小米好,能外挂电池提升性能/续航,比较灵活。整体而言比小米贵一些($400 ~ 600)。最后劝退是因为整体性价比不高和舒适型差一些。看过一个 youtuber 测评让女友试骑 ES 跟小米,女友不假思索说小米的舒服多了。

2. Glion Dolly #

  • pros: 折叠起来非常便携(有行李箱一样的轮子,手柄可以折叠),价格便宜
  • cons:solid tire ride quality/ 舒适性不佳,续航短(12 mile),无 app

最大的优势是市面上独一家的便携性,折起来像行李箱一样拉着,把手可以折叠,看起来侧着塞到 bart 座位下面无压力。最后劝退是因为实胎和这种设计舒适型不佳,我上面推荐那篇测评直接给 ride quality 打了 3/10.

3. Gotrax GXL/V2/XR(ultra) #

  • pros: 便宜,充电时间短, 折叠方便,气胎较舒适
  • cons:range 低,没有刹车灯,没有 app

最后差点买了的一款,看重的是方便的折叠机制和 ride quality(8/10 跟小米一样),基础款非常便宜 $250 左右不过性能续航差一些,升级款 (ultra)续航比小米差一点不过够用(16 miles),性能基本持平(top speed 15.5 mph),不过价钱也追平小米(我看的时候好像 $399,现在降价到 $349)。

最后没买的原因是思前想后觉得性价比不如小米(没刹车灯没 app),而且没小米流行,第三方配件少很多,出了问题网上信息也不如小米多。

看了一圈回到了小米就迅速下单了:

4. Xiaomi m365 #

  • pros:便宜、续航长、各项性能无短板、ABS、占有率高配件多信息多有第三方 app 解锁速度等功能
  • cons:折叠开关可能会太紧/太松,轮胎难更换,充电时间长(5.5 小时)

实际使用中体验也很好,上手难度几乎没有(不然也不会满大街 on demand scooter 随便给大家租了),骑了一次就能比较安心地在街上走自行车道了,从停车场到站台可以滑过去大幅节省时间,也可以直接去比较远的位置不用担心找位置了。之前担心的折叠开关容易卡住的问题也暂时没碰到。我从 bart 站到公司步行 15~20 分钟,走到会出点汗,用 scooter 的话 5~10 分钟,每天往返省下接近半小时时间,赶 bart 也更从容。

缺点是,折叠起来体积比我想象中的大,无法很完美地塞到 bart 座位下。而且 27 磅左右的重量提着在 bart 上楼梯也有点吃力(后来发现推着走比较好,我的路线 4 程往返上下只有 0.5 程没有电梯),加之看测评经常被拿来跟电滑板比较也顺便看了很多,骑熟练之后信心膨胀又开始看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电滑板了。

电滑板🛹 #

!https://s.w.org/images/core/emoji/14.0.0/svg/1f6f9.svg

一般有长板和短板两种(long board & skateboard),长板市面上有很多选择,短板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跟鼻祖 Boosted 抗衡。关于电滑板测评推荐 YouTube 博主 Ronnie Sarmiento. 我因为一开始就听大家对 boosted 一顿吹,又不 care 预算,所以就只研究了 boosted 的长板和短板。

Boosted 目前(虽然快倒闭了但是)有四款板在卖:

  • 长板:
    • Boosted Plus(top speed 22 mph, range 14 miles)
    • Boosted Stealth(24 mph, 14 miles)
  • 短板:
    • Boosted Mini S (18 mph, 7 miles 但是可以上飞机)
    • Boosted Mini X(20 mph, 14 miles)。

每个门类后者基本是前者的性能/续航微增强版。考虑到我的个人需求(续航够用、最高速不 care)只在 mini x 和 plus 里考虑。

mini x: #

  • pros:便携可以手自然下垂提着,跟长板差不多的速度和续航、外形我比较喜欢、更灵活
  • cons:更颠簸震动(通过换大软轱辘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板体本身没有 flex)、站着的时候(比如坐扶梯)靠不到地还是挺重的。

长板: #

  • pros:顺滑的 ride、更稳定、没有比 mini 重多少甚至手感更轻、可以像行李一样拖着(看起来很挫就是了)
  • cons:不在滑的时候太长也不方便在人群里走、占地方

当时做的简明对比 当时做的简明对比

长板和短板中间纠结了一阵之后,最后还是因为喜欢外形和考虑到我的 use case 买了短板。其实 stability 和 ride quality 还是挺重要的,但是我在店里(SF 市民推荐这一家 lastmile SF)试了之后因为只有短的人行道体验,没有感受出差别,反而觉得短板比较灵活,又想着自己 commute 就不到 1 mile 所以就因为其他因素选了短板。实际上路发现震动还是很明显的,久了脚有点麻,不知道长板会不会好很多。将来熟练了可以考虑再买个长的(如果到时候 boosted 还没倒闭的话——Reddit 上粉丝已经开始情愿 Elon Musk 收购 boosted 了)

如下图,矮如我(165 左右)垂直拽着也是可以的,长板就得拖着走了不见得比 scooter 方便。可惜我一开始还小心翼翼全副武装,过了几天就得意忘形结果在 FRE 溜达的时候把腿给扭了,后来又赶上 shelter in place 没怎么练,所以至今还是半吊子不敢 comfortably 上路怕撞坑,虽然在没车的路上可以自由前进转弯,但是估计真的用滑板通勤遥遥无期。

相比起来 scooter 真的好学太多了(虽然不协调如我刚开始还是摔下来过两次……不过就小米入门级这个速度,正常人骑上路真的没什么问题)

我买电滑板的初衷是通勤更便携,现在看来更像是个不后悔的玩具。说不后悔是因为适应了之后在上面滑确实有种满足感,shelter in place 在家几天隔三差五就想去滑滑板。(不是想出门本身,我经常家里蹲一两个月没压力)

Onewheel #

本来因为不便携和难学两条被我飞速排除的 onewheel,在后来学了滑板动了玩心得意忘形自我膨胀之后被同期看的 YouTuber 们大幅安利搞得也有点心痒.

想买的主要原因是它是用压感控制的不需要遥控,不止一个 youtuber 盛赞其丝般顺滑,像是身体的一部分,没事就可以在城里溜达。另外大轮子 ride quality 和越野性非常好,看 review 草地山地都能走不用说城市里的 paved 路面裂缝了。

最大的问题安全隐患 nose dive 是因为滑太爽速度太快前倾太大,发动机无力保持平衡,过了临界点之后会失去控制力导致前踏板着地急停,人就高速朝着地面摔下去了轻则破皮重则骨折。考虑了我的胆小如鼠,滑板和 scooter 至今都是普通模式不用最高速跑,这个安全隐患应该影响不到我。

Onewheel 的最新产品 Pint 是 2019 年发布的,照之前的发布时间线规律感觉今年会出新品。我对 Pint 没有前提手不满意,今年等疫情过去如果还能按时发布新产品的话感觉也会搞一个。

总结

  • 电 scooter 🛴 – 适合大众 last mile 通勤
  • 租 on-demand scooter,e-bike (Bird, Lime, Uber, Lyft 等等)🛴🚴 – 适合城市居民偶尔出门办事
  • 电滑板🛹适合会滑板的人通勤,及有兴趣探索不怕摔/身体比较协调的朋友娱乐/实用结合
  • Onewheel – 适合有兴趣探索不怕摔/身体比较协调的朋友娱乐/压马路遛弯
  • 自行车 – 适合本来就用自行车锻炼的爱好者,不推荐本来不骑的人专门买来只为通勤

相关阅读


<< 前 | Airpods Pro x... 随便逛逛 你脸一记教科书级 workpl... | 后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