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读书总结
January 9, 2024
generated by MidJourney, prompt: person reading books in living room with lot of books in book shelv and coffee table, cat sleeping nearby. japansese paper art style --ar 16:9 (怎么买了付费版之后质量有所下降,风格和主体都不对……)
本文总计 6.19k 字, 阅读约需要 15 分钟
今年总共读了 36 本书,其中文字阅读 18 本,有声书 10 本,实体画册 8 本。跟刚写过的游戏总结一样,今年喜欢的书蛮多的,就不评什么之最了,觉得值得一说的都挨个拿来说说。排序基本是按个人喜好程度来的。
一些读书习惯上的改变 #
年初被 Allison 安利,于是电子书完全从微信读书 + libby 迁移到了 Google Play Books,多设备跨平台同步进度和笔记不要太爽,甚至还能网页版随时查阅,找书看书的动力都变更足了。
去年的阅读里有声书偏多,但觉得我个人信息摄入的有效性有声书还是比文字书差太多了,外加也不方便做笔记。外加 Libby 某个时间点开始抽风,在图书馆借书完全不提醒,等到了 holds 之后几天不开悄悄 elapse,基本借不到书了。遂现在基本完全放弃了有声书这个分类,multi task 的时候用播客替代了。
夏天的时候喜欢去外面找个公园铺上午餐毯躺在草坪上看书,为了户外看书又双叒叕买了个 e-ink reader (我买的是 boox leaf 2,但它家现在在 amazon 上 availability 非常迷,型号有点乱)。之前也说过我的读书习惯在家会更偏向用 iPad,因此过了夏天不出门看书了之后这台也跟它的无数前辈一样暂时又吃灰了(有过 N 台 kindle 都在压泡面,之前还有台 boox nova 2 之前甚至直接送朋友了)。看看今年夏天能不能重拾。
年底跟朋友去探索了本地图书馆,克服了拖延症办了实体卡,最近也经常去图书馆。跟之前拿 libby 借书 + 网上找书相比,图书馆实体逛逛更容易发现新的感兴趣的书,到一个区翻翻实体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外加能借很多画册了阅读范围也拓宽了。还有 pick peaks 能在现场不用 hold 借到热门书(但是只能看两周不能续借,但基本去还书的时候再拿另一本 checkout 就行了反正非常火的都有多本)。本地的图书馆能在网上预约全市十几家分馆的书,会自动运到指定的分馆,还书也在任意馆还即可,借书还书都有好用的 self checkout 适合社恐,家旁边常去的一家还有免费车库,非常方便,感觉税没白交。
以及近年来读过的多本好评小说都不喜欢,不禁感觉是不是老了不爱读小说了(欢迎评论里推荐觉得能治小说不耐的小说🤣)。
此外,今年去读书会的次数不多,但是去的几次都聊得非常开心。希望明年能多参加几次读书会活动。(我组做的 recurring event 还立刻被用上了!就适合这种 use case!)
最喜欢的几本书 #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
读书真的很讲缘分,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状态没那么差觉得只是文笔好而已,读到中途心态崩了开始 relate 书中每一个人和故事(甚至只能 relate 的是一开始最讨厌的角色),听进去每一句作者和她的病人和她的 therapist 的对话和突破,仿佛进行了一场大型互动 therapy 旅程,从 defensive 到打开心扉到找到突破点到做出改变。我是没想到泪点超高的我读一本 self-help/therapy book 能哭好几次。不但从病人的角度,连从职业选择/中年寻找 calling 的角度本书都成了大型安利现场,作者追求的不是 happiness 而是 meaning 的醒悟大概也是我一直潜意识里不愿向自己承认的一点。此外作者文笔无比流畅但用词又考究而不做作,也真的很好读。如果今年只能选一本最喜欢的书的话,这本应该是我最投入的一本。
An Immense World #
图书馆随便一借的有声书非常惊喜,多处大开眼界 mind blown,深入浅出包罗万象带着读者探索了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触觉、电磁场等方面的动物世界。非常有趣的 random 动物知识的背书不止于结论也涉及研究方法,却又不掉书袋读来有趣流畅。子非鱼的全维度科学版展开是非常 humbling 的体验,完全是人能想象甚至电子仪器也难以检测的感官和语言交流之外另一个维度的 precipitation。全程 literally :inspired_cat: 表情。哪怕不是自然知识爱好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强推。
翦商 #
书本身没有超级好看但信息量非常足,基本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周朝灭商的几千年上古史,不止于人祭,从开始揭开被刻意抹去的历史开始渐入佳境,抽丝剥茧从历史碎片里寻找真相读起来太爽了,后半部分几乎一口气读完。大多数人应该都对商族嗜血残暴有遥远模糊的印象,但本书以考古史料为基翔实生动地全面铺开再现把这个认知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全刷新,虽然后半部分推测部分居多看完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基石都有所改观。当上古高魔到宗教改革人为送诸神远去过度到低魔的迷雾中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熟知的周灭商、文武王、周公等人的形象融合,在三千年前就被人为刻意遗忘,太过震撼。教课书中仿佛几千年如一日恭顺温良不真实的文明旧史被揭开,不住联想到难得古文明的血腥暴力直接与现代文明对撞的美洲玛雅/阿兹特克(从梅尔吉布森一部《Apocalypto》可以管中窥豹那种神秘和邪奇)。
Trauma and Recovery #
像是一本写得非常棒的教科书,把你本来不知道或者仿佛模糊懂的事情系统、论据详实地阐述出来,这便是“知识”啊。无论有无 trauma,单纯对心理学感兴趣还是想成为咨询师,都是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作者又理性又充满 compassion 的冷静笔法让人忍不住不断大段划线笔记。相比于后面近乎操作指南的 recovery 部分,我更喜欢前面对 Trauma 鞭辟入里的抽丝剥茧。类型不同没有像《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那样让我深陷其中,拖拖拉拉读了半年,但确实受益匪浅,四星半力荐!
记一忘三二 #
受了读书会安利开始看李娟,单被这个我很能 relate 的名字吸引挑了这本,短小精悍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开始轻快有趣特别好读,甚至重新激起了一些写作热情,没想到中后期竟然掺杂了一些我妈伤痕文学。但李娟的文笔又能轻松波澜不惊但信手拈来讲一个特别悲伤的感觉,母女伤痕也好亲情爱情遗憾也好,甚至有一篇举重若轻说自己懒但实际上抑郁到下不了床后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故事,就,浑身透露着我一贯喜欢的“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气质,四两拨千斤叹为观止。成功入坑。
寻味东西 #
还是熟悉的扶霞的味道和优秀的翻译,每每看得食欲大开,两程飞机上飞速看完了。随笔集少了《鱼翅与花椒》的连贯性,但也意外比看饮食史专题书更轻松愉快咸淡搭配收获了各种美食知识,感觉整个人连对人生的心态都有所改变,想要像扶霞对美食一样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了。最不喜欢的是推荐序,正文 literally 只有一篇半提到了 dating 相关的话题,序里搞得好像扶霞的终极人生目标就是找男人不得一样,非常引起不适。还是译者后记更懂扶霞,你写我译的吃货情依谊太快意江湖了。顺便感叹被迫为了过审的好些加工(比如台湾那篇浓度过高的“祖国”大陆)看得人好无奈…
地球生命小史 #
书如其名,确实非常短小精悍,风趣幽默的俏皮话也没有 get in the way,进化史爱好者读起来很过瘾。结尾对未来的预测那张感觉乐观与悲观相辅相成,给的未来展望和人类的自大和沧海一粟感也很有意思。最大的亮点是书中给了非常翔实的注释,电子版的话点击来回跳转十分方便。结尾甚至有一整章推荐了各类更面向大众的科普书籍,打算挨个找来看看。美中不足的是感觉确实很适合做成一本图文书,没有背景知识的话很多千奇百怪的生物形态光看文字描述还是有点难以想象。
题材感兴趣的话也挺推荐 #
The Worlds I See #
李飞飞教授的回忆录,身为科技行业从业者但从未关心过 AI 产业细节,读了之后感觉除了对她具体的研究工作、现阶段流行的 AI 发展方向(大数据、神经网络、computer vision 等)有了更客观的大致了解,也更容易在 AI 热潮鱼龙混杂的声音中清晰认识这个行业。不满意的点:作者一路从经济困难二代移民要边克服语言障碍上学边打工补贴家用、辅助家里干洗店、到跟老师成为朋友,拿到普林斯顿奖学金,放弃业界高薪 offer 去 Caltech 和 Standard 做科研,随后成为斯坦福而后 Google 重要 AI 部门的创始 director 这一系列传奇经历,被作者对科学本身的热情盖过而不经意地 humble 化了。图书馆 peak picks 借到热门书有时限很快读完还挺过瘾。
What Is A River #
铅笔描线的画风我非常喜欢。一本充满童趣但也包罗万象的书。通过作者和奶奶的谈话讲了自然和人文的关于河流的各种知识和故事。提到大坝的时候甚至还提到了对生态系统的损害。虽然受众是 4 至 8 岁的儿童但成年人看起来也非常有趣。
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
一开始看着作者和同行在远东冰原上艰苦环境下屡战屡败但百折不挠的经历,心想说做个 PhD 研究而已做到这样也太辛苦了。与其说是研究笔记不如说是一副滨海远东区俄罗斯人与世界尽头一般的冬天搏斗共生的风土人情纪实。后面发现作者是真的热爱大自然和热爱鱼鸮这种猛禽,就算论文发了研究做完也想方设法找到跟研究领域甚至没那么相关的工作回到这片土地,明明行文流畅沉稳,但字里行间透露着热情。后面看到成功收集到数据做出保护方案并且跟利益相关方斡旋成功推进不禁还是感叹,真心热爱科研热爱大自然的人真的太伟大了。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
不喜欢读近代史纯粹因为不明白播客那期嘉宾讲得归于浮夸前来看看原著究竟如何。虽然全书“辩解”和“翻案”的语气和立场有点强稍微削弱了作为史书/传记的可靠性,对慈禧最大污点义和团八国联军事件的动机分析也有点一笔带过,但读完确实对慈禧本人以及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是如何推进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眼看她起朱楼眼看她楼塌了还是不住伤感,尤其是读到最后被盗墓的惨状连历来我死之后洪水滔天如我都不禁悲从中来。
平面国 #
设定太有趣了,意识形态也很超前,影射起来简单有力浑然天成,阶级和性别压迫的比喻惟妙惟肖又不说教,对高维空间的畅想通过不同维度居民视角的切换也解释得很好,真的很难想象出自一百多年前的一位牧师之手。
地球的故事 #
地质角度的地球史,确实比我常看的生物角度的宏观很多,从脊椎动物出现到人类的几亿年基本都是一笔带过的。前面远古地球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部分很有意思,确实把一些外行不细想 take for granted 的部分剥开了有学到新信息。后面人类之后从远到近必然面对的地质危机的倒叙推断部分也很有趣。不是很喜欢的地方是看得出作者的学术热情,讲到自己研究的话题时候很 enthusiastically 地加了很多无关论证微软本身的研究的细节和人名 name drop,如果是自己的研究经历或者更细的题材像《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或《恐龙的兴衰》那样的学术散文的话可能没什么不妥,但在一本宏观叙事其它部分都很简明扼要的大地质历史科普里就显得格格不入非常分散重点打乱节奏。
不方便,但很幸福 #
不怎么看绘本的我从朋友那收的二手,看标题以为是《小森林》系的田园清新,没想到是非常柴米油盐的日记体,记录了一年四季的日常,有生病缺钱跌入谷底的黑暗挣扎,有烤肉游泳种菜田园山间的小幸福,看得人非常 peaceful。
中国食辣史 #
选题很棒,执行一般,三星半。前面好几章讲辣椒如何引入中国饮食的历史都有多处重复,辣椒入食的发展演变又感觉有点避重就轻。以辣代盐和官府菜、江湖菜、庶民菜的比较是两个亮点,但整体文风和论证过程都不是太稳定,总觉得读起来不够过瘾。
夜晚的潜水艇 #
朋友推荐的,文笔没有特别喜欢,有种大学时候刚过了喜欢华而不实辞藻青春期文学阶段刻意在用平实语言压着但还是想大段堆砌炫技的感觉。有几篇的创意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但看完没多久也就忘了。三星半。(最后一篇竟然能过审 lol)
也有话要说 #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
因为图书馆到期而本书又非常火热,断续到半年之后才听完。确实是一封献给游戏的情书,有点做不出来自己想做的游戏那就写成小说里的人做游戏吧,的感觉。里面几个游戏的 idea 确实不错。女性朗读者对各个人物的语调音色把控也非常不错,异区分且不刻板印象。但很多地方过于平铺直叙的时候还是有点想赶紧翻到结尾的感觉。以及,不大喜欢 romanticize every relationship 的走向,虽然感觉这是作者极力避免和甚至想刻意反其道而行之的但还是不能免俗。中后期某个关键剧情点之后仿佛跟书中人物一样整个世界都变灰色了,但不是因为人物情感描写多入木三分,而是真的那部分写得味同嚼蜡。愈发怀疑我成年之后是真的越来越不爱读小说了。
How to American #
本来就是自己读的有声书,开头觉得太像脱口秀的加水延长版,作为移民融入的经历其实也波澜不惊没啥大事,而且书中也没有用实例 backup Jimmy 所说对脱口秀事业的热爱,让人一直觉得只不过是个运气好随波逐流也 made it 的社畜,跟刘思慕那本《We Were Dreamers》相比东亚家庭伤痕文学的伤痕程度也轻很多,那本更配得上这个副标题。但是到了 strip club DJ 的部分就开始有趣了起来,拍《Patriots Day》和其后几部电影对银幕上的 asian stereotype 解读(虽然他本人也在别处说过很多遍了),再到最后返乡对移民和人分认同的影响,一下把主题升华了,跟隔壁刘思慕那本的虎头蛇尾就形成鲜明对比了。不过 Jimmy O. Yang 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本人朗读有加成,如果要读的话最合适的是听有声书,看文字的话必要不大。
Have You Eaten Yet? #
以中餐为线索的海外开饭店的华人寻根溯源之旅,听完书感觉倒是对导演拍的同主题纪录片更感兴趣。天涯海角选址倒是比较惊喜,但书比想象中更 overrepresent 圈地自萌的老移民一些(大概也是作者本身背景的缘故),虽然是不同年代漂泊出去的,其实大同小异(或者说被作者写的大同小异)。对食物本身、如何融入当地发展变化和维持中餐精髓之间的平衡描述反而较少,略为失望。最喜欢的部分应该是不融入和融入当地的例子都有,写出了“由于不同年代种种原因飘散世界的华裔何尝不是一种没有祖国的吉普赛人”感,与此同时让我对书只字未提新移民以及营造出一种所有人都对传统文化爱得不行的氛围更加疑惑了。朗读者我明白是想把 quote 跟旁白读出差异,但每个男性都是典型华裔老头卡痰大爷音听多了真的难受……书本身是轻松好读的,三星半
Crying in H Mart #
开始听的时候就知道不会喜欢纯粹因为图书馆空窗期这本有现货,没想到听了这么 underwhelming,是如此的……临终关怀?但其实临终关怀的前半部分挺感人的,后面母亲真的过世了之后的部分甚至有点反感,流水账感尤为强烈。我知道我本来就不喜欢读 feeling 类的文,但这本里“I“的次数多到我几度内心质问“文章这么写真的没问题吗?”菜谱那几段尤为明显。本以为会多着墨之前和母亲的感情和疏远到最后因为病情而和解,结果发现全都浅尝辄止。这书最好的部分是书名。没有被感动大概是因为无论是移民身份认同困扰还是母女感情纠葛我都无法共情吧。哦对,作者是 Japanese Breakfast 主唱,有声书也是作者自己读的,不知道这么火有没有粉丝情怀加成还是单纯题材不适合我而已。
Someday is Today #
让我开始质疑所有 Ali Abdaal 推荐的书的程度。应该是我读过 ego 最大的作者,不看人光看内容以为是什么牛逼上天了的成就呢,也就写了几本小说咋能自视甚高成这个德行啊。前面有些思路还行,但是整个行文充斥着 self righteous 搞得人边看边烦躁。废话巨多,后半部分越来越没章法,真的很符合他鼓吹的随时随地停车场坐下来就能写几页的碎碎念。还特别毫不忌惮的男味,后面有一章是能跟雄狮子作为雄性共情的,一开始说雄狮子好吃懒做他作为雄性被 offended 但是又自豪雄性能 delegate,晚点研究表明雄狮子晚上捕猎他又自豪我们雄性更 efficient 更聪明地捕猎,就这么因为性别跟狮子共情了一整篇。叹为观止。
素食者 #
看得我肝火蹭蹭蹭往上冒,尤其是前面两段男性视角的部分。但一方面又觉得所有角色都太脸谱化,或许是笔力不够或许是太端着,放到在这么一个压抑现实题材里看不到情感的由来和厚度的为了纯粹而变成一个扁平的人,就觉得除了上火和不适外没有特别能让人触动。而这上火并不是因为触及了尖刻话题带来的不适,而是没有血肉情绪 backup 的角色们为了表达而特意设置恼人情节的令人愤怒。以及,第二章真的有必要那么写吗?应该是我今年读的最讨厌的一本书。
2024 读书展望 #
在年终总结和 2024 flag 里多少已经提过一些读书相关的展望。读书是比诸如游戏和电影更好自己控制的变量(有足够多的好书,能多少学到点东西,时效性也没那么强),因此其它类型总结没立的 new year resolution 这里可以多立立:
- 能读超过 40 本(在偏好媒介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去几年里连续好几年都是 30 多本了)
- 继续多去图书馆
- 夏天来了多去躺草坪户外读书
- 像今年一样认真写读书短评
- 或许能写几篇精读一点的笔记博客吗?
- 多去读书会活动!
相关阅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想支持我的博客创作,或者有特定的内容想要看到,或者想约 coffee chat,手把手教学我有的技能等,欢迎点击下面按钮成为我的金主: